门诊时间:上午08:00-12:00   下午13:30-17:00
急诊电话:0839-3450995   投诉电话:0839-345182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宣教 - 绿丝带关爱

调查称网游正成为困扰中国青少年的头号“瘾症”

发布时间:2012-10-23   来源:[db:出处]  点击量:657

       别再让孩子陷入网游的深渊
  “RPG”、“ACT”、“STG”、“SLG”是什么意思?要是出这道抢答题,成年人未必能抢得过青少年——这些是种类繁多的网络游戏名称,如今正诱惑着一大批未成年人,他们中,有的不能自拔,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家长们严厉声讨:“一些网络游戏简直就是地狱,玩家则是囚犯,为了游戏中的升级废寝忘食地战斗。”法官也呼吁:“别让网络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工具箱’。”专家警告说,“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的戕害不亚于鸦片!”
  为什么孩子们对网络游戏(简称“网游”)如此的痴迷?如何引导他们走出“深渊”?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网游——困扰未成年人的头号“瘾症”
  10月12日,北京市石景山区一所重点小学。

  中午时分,吃过午饭,四年级三班的孩子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到户外活动,而是静静地趴在桌子上认真地做着题,这是一份名为“说说你的心里话”的调查问卷。
  问卷包括业余时间如何安排,业余爱好是什么,是否喜欢网络游戏等15个问题。记者发现在全班44份答卷中,只有4个学生是从来不触碰网络游戏的。其余40名学生业余时间大部分用来玩网游,而且,网游经历大多在1年到3年之间,有一名学生甚至5年前就开始接触网游了。而这些孩子的年龄只有9岁。
  “对网络游戏上瘾的孩子我们班有一个,因为孩子还小,我常与家长沟通,共同监督。”
  班主任张老师虽然对自己班级的孩子们非常自信,但说到自己的儿子,却有着倒不完的苦水,说不出的无奈。
  三年前,儿子小虎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市一所重点中学,如今由于整天沉迷于网游,成绩开始下滑,“家里5台笔记本电脑,他换着玩儿,我和他爸爸工作都很忙,根本管不住,快中考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看得出张老师极为忧虑。
  这种忧虑在记者周围不乏其人。家住上海的彬彬妈妈向记者道出了对儿子的担心:“我儿子从六七岁就开始玩网游,如今都13岁了,还是玩瘾不断,一天他告诉我自己变成了游戏中的一个僵尸。怎么才能让他断了这个瘾呢?”北京胖胖的妈妈则发现儿子经常偷偷地把妈妈的零钱拿出去买网游用的Q币……
  《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技术报告》显示,玩过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占总数的73.1%。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周左右玩一次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所占比例高达总人数的36.51%。
  记者还注意到,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显示,青少年网民中网瘾群体比例为14.1%。2010年,北京市民盟的一项调查使这个数字上升到了14.8%,远高于成年人的比例,而上网成瘾的青少年主要就是在玩网络游戏。时隔两年后,这个数字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网游成瘾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7%。”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治疗中心主任陶然介绍说。
  “从今年的统计情况看,我国网游成瘾的现象出现两个特点:一个是向高龄和低龄两个极端发展,一个是从城市向农村发展。有很多孩子从三四岁就开始上网玩游戏了。”
  “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也是目前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排在第一位的问题;而且网络成瘾也已成为全球青少年共同面临的问题。”
  陶然对记者介绍说,在中国青少年中,各类成瘾行为按严重度从重到轻排列依次是:网络、烟酒、赌博、毒品,而在美国青少年中,依次为:毒品、烟酒、性、网络。可以看出,网瘾对青少年的影响,在我国要甚于美国。
  网游正在成为困扰我国青少年的头号“瘾症”。
  网游——如何张开诱惑的怀抱?
  “你为什么喜欢网络游戏?”这是记者在四年级三班所做的问卷调查中的一个问题。

  “同学都在玩,我不玩就out了。”“与同学能有共同语言。”“因为空余时间很无聊。”“放松心情和发泄烦恼的渠道。”孩子们这样回答。
  “周末爸爸妈妈经常带你出去玩吗?”
  “不出去玩。”这是60%孩子的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从社会学角度,解释了造成当前未成年人痴迷网游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亲情的缺失。中国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没有玩伴。而玩伴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在城市,家长工作忙碌,经常无法陪伴自己的孩子;而在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儿童更体会不到亲情的呵护——而题材广泛新颖的网游,提供了科幻类、角色扮演类、射击类、冒险类、赛车类、智力类、畅销小说类等丰富的交往空间,孤独的孩子必然投入虚拟的世界里寻找互动与激情。”
  “二是中国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兴趣教育缺失。功利性的升学压力势必挤压孩子们发展其他兴趣的时间和空间,加上很多学校体育设施不全,孩子们成长期需要的一切游戏活动都能在喧嚣的网游中得以实现。”
  记者曾就网游成瘾问题与一位美国大学生聊天,他说自己中小学时期基本不玩网游,“每天下午3点就放学了,那是我们踢球的时间。”而这个时间段,我们中小学的孩子们大多是被繁重的功课“霸占”着。同时,记者观察了几所北京的学校,发现即使是名校,也鲜有可供孩子们活动的足够大的足球场地。
  “三是网络游戏管理的缺失。大多数网络游戏都设置有经验值增长和虚拟物品奖励功能,需要获得上述奖励,主要靠长时间在线累计获得,未成年人本身的识辨能力不强,在种种诱惑下,必然被这些电子毒品所吸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关于网络游戏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导致对某些有明显社会危害的网络游戏缺乏有力制裁措施。
  陶然教授则从心理学的角度,总结出“学校环境、家庭环境、自身内在环境”的恶性作用是促使孩子网游成瘾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以书面考试分数为重的教育理念,造成了将纯粹的考分和孩子内在人格的自尊与自信捆绑起来的错误局面。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错误地、单纯地将荣辱、尊严和信心与考试成绩相结合。而我国的家庭教育观和学校教育观几乎一致。在这样两种环境作用下,往往形成了一个“在学校中得不到的在家庭里也得不到、在家庭中得不到的在学校里也得不到”的恶性局面,开始影响孩子的内在环境。
  “人体的‘快乐激素’多巴胺是正常均衡分布的,而网络成瘾者是用网络游戏的暴力画面来刺激其释放,达到‘上网快乐感’;下网后多巴胺必然会分泌减少,形成‘下网不快感’。这样便从情绪改变过渡到生理机制上的网络依赖。”

  网游——让他们在游戏中走失了灵魂
  他,迷恋网游,三年不出家门,头发一米多长;
  他,为“团队对抗”,不想因上厕所而耽误时间,竟带上了“尿不湿”;
  他,带着1.8万元钱、穿着羽绒服住进网吧,出来时春暖花开,70多公斤的体重瘦得只有四五十公斤。
  ……
  20多年的研究工作中,经陶然治疗过的这样的孩子不计其数。他认为,网游成瘾,会引起精神疾病。“其主要病理损害是大脑前额叶的实质性损害,从而引起患者的注意力严重下降,逐渐丧失与人的交往、交流能力。”
  “当一个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的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时,当他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则感到不安、焦躁、失眠、情绪低落时,当他在现实生活中,花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时,这些都是网游成瘾的表现。”它带来的是学业荒废、对他人的冷漠、肌体素质下降……
  打开搜索引擎,输入“猝死”两个字,一连串触目惊心的事件便映入眼帘:
  “2002年11月26日,陕西安康的一个少年连续27小时上网,结果猝死在网吧;2004年3月21日,武汉的一个警校温州籍学生,因连续24小时上网,猝死在宿舍;2011年4月22日,重庆主城某大学读大二的李泽兵因熬夜打网游猝死在出租房里……”
  然而,危害还不止于此。网络虚拟世界里人际关系的随心所欲,无须承担责任的特点,养成了自私自利的习惯,特别是网游中暴力、色情、欺诈等内容的泛滥,使得迷恋网络的青少年道德素质下降、道德观念淡化——
  河南商丘市梁园区杨某为买电脑和游戏网号,竟绑架自己敲诈父母;一名19岁的江苏农村少年为了要钱上网,不惜用铁锤砸死把他一手抚养成人的奶奶,并在奶奶没有了呼吸之后若无其事拿着钱去上网;长沙少年魏某因为父亲不让自己玩网络游戏,在离家出走后自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目前的青少年犯罪中,有76%与沉迷网络游戏相关。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庭分析近几年审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发现未成年人因网游涉及犯罪主要表现为三种方式:
  一是因上网游戏使用不文明语言,双方产生矛盾,常常引发伤害和聚众斗殴;二是利用网络准备犯罪工具的未成年人新型涉网络犯罪已经出现;三是“网吧”成为闲散少年的聚集地,也是犯罪行为的多发地。
  网友竹下山说,无论是旁观者,还是浸淫在游戏行业的人,无论如何否认不了一个事实:各类网络游戏确实是祸国殃民的东西,从精神上,从金钱上,从时间上,都是在戕害青少年。
  帮助孩子走出深渊
  细数我国多年来立法,越来越多的网游“瘾症”的关注早已进入我国法律的视野。

  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3条明确指出:“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第36条规定,“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2005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组织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专家、教育工作者、家长等共同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该系统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诱因,利用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在线游戏时间予以限制,2006年3月,系统的开发工作基本完成,开始试运行。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行,多项指标均已达到标准要求。为更有效地在未成年人中实行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新闻出版总署又组织有关方面制定配套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
  周孝正认为,治疗网游瘾症是一个法律、教育、社会联合起来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天下大势,堵不如疏。孩子喜欢网游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加强疏导,培养未成年人更广泛的兴趣爱好,尤其是体育运动。突破孩子在教育或成长中所存在价值标准单一化,思维方式僵化等弊端。”
  陶然说,“防治网游成瘾关键在于环境改善和采用科学的方法。一方面,国家依法加强监管力度,关闭不良游戏,建设绿色网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彻底打破目前学校、家庭固有的‘唯成绩论’的恶性循环,营造未成年人健康的内在环境。”
  “健康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学校环境与家庭环境,必然会使未成年人形成一种平和、积极、健康的心态,这是决定消除网游成瘾的一个关键。当这些健康因素在孩子内在环境中成为主流,那些不良的影响就会相应减少,网游的瘾症才能真正消除。”

       ——摘自 中国健康教育网

点赞 不感兴趣
Copyright (c) 2015 www.gyjsws.com All Right Reserved
举报地址:广元市利州东路726号市纪委监委驻市卫健委纪检监察组 举报电话:0839-3223557 13518320119 举报信箱:251904062@QQ.com
健康咨询:0839-3451422心理热线:0839-3450733 13881270666
联系电话:0839-3451422医院地址:广元经济开发区利州西路二段92号 蜀ICP备12030640号-1 川公网安备51089002000105号